2009年7月31日 星期五

親子丼

一直想要挑戰一下製作親子丼,今天剛好冰箱裡有剩餘的洋蔥,便決定來試作一下。

親子丼看起來雖然很簡單,但是網路上關於親子丼的作法就有千百種,材料幾乎都一樣,但是醬汁和手續卻多有歧異,要多複雜就有多複雜。由於本人很懶惰,因此最後還是選擇由台灣帶來的《單身生活の一人份料理》中提供的食譜來製作。

材料:
1. 米飯 一碗
2. 雞腿肉 50g
3. 洋蔥 1/4顆
4. 蛋 2顆

醬料A:
1.高湯 1/2杯
2.醬油 1大匙
3.酒 1大匙
4.砂糖 1小匙

※調味料七味辣椒粉少許

1. 雞腿肉記得把雞皮去除,切成一口的分量,可以先撒少許太白粉攪和一下。洋蔥則切細,蛋打好備用。
2. 在平底鍋中把A丟進去、洋蔥、雞肉也全部丟進去,以中火煮滾,煮到雞肉熟且醬料剩下一半為止。(也有人說先炒洋蔥、接著放入雞肉,等到雞肉變白後再倒入醬汁。)
3. 接著把料全部集中在中央,接著以畫圓的方式倒入蛋汁。等到半熟後就可以關火了。(也有人說把蛋汁倒入後,熄火,蓋上鍋蓋悶一下,用餘熱讓它成型即可。)
4. 最後把飯盛入碗中,在把平底鍋的料移入碗中,撒上七味辣椒粉就大功告成。

雞腿肉我覺得50g是太少了,可以斟酌加入適當的量。此外醬料部分若有味醂可以加減使用,可以讓煮出來的東西比較有光澤。我的蛋稍微有點過熟了,若喜歡稠稠的感覺的人真的可以不用煮太熟。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彩虹總是在不經意的時候出現。
上次是考完留學考從台大校園走出來的時候看見。
再上一次是在關渡寫碩士論文的時候,看到巨大攀爬在山上的彩虹。
這次則是在自己家的窗外,轉頭的時候不小心看到。

也多虧這三次都剛好在視野良好的地方,才有辦法看到完整的彩虹。

會有好事情發生嗎?


※窗外的彩虹近到塞不進我的廣角裡,只好接圖。##showall##

葛西臨海公園

終於看到海了。從西葛西駅往海邊走了三四十分鐘,越過三座橋後,眼前無預警地展開一整片海的時候,心裡整個超激動。

昨天由於天氣極佳,天空幾乎沒有一片雲,心裡便蠢蠢欲動一直想往外面跑。剛好友人要去葛西一帶辦事情,我便央求友人帶我一同前往,他說那附近甚麼都沒有喔,我說沒關係,我只是想要走路。天知道如果時間和體力允許,我恨不得一直走一直看,把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都踏遍。##ReadMore##

於是我又踏上東京的另一個角落,葛西。這一區位於是江戶川和荒川夾出的一塊地,越過江戶川就是千葉縣了。友人把我放下車後,四處看了一下,果然甚麼都沒有,哈。不管怎樣,既然來了還是得頂著七月中的大太陽開始走動。可能是星期天的關係,也可能是區劃的關係,這區感覺起來氣氛挺悠閒的,路幅也甚寬,乍看起來很像台灣的嘉義市,一路上看到很多人攜家帶眷在路上散步,也有很多騎腳踏車、慢跑運動的人。另外關於此區還有一個最特殊的地方是,這區約有5000個印度人居住,是東京的印度人大本營,走在路上真的到處都可以看到印度人;可能是來到這邊的印度人大多是具有高學歷、技能才得以在日本工作,因此看起來也都是乾乾淨淨很有禮貌的樣子。

漫步走到西葛西駅後查看了一下地圖,才發現原來要往海邊是相反的方向。其實來之前我就有聽過葛西臨海公園這個地方,只是對它的印象僅只於那個看起來在海上的玻璃屋,但是反正我也無處可去便轉向,朝海邊走去,當時已接近傍晚,今天海邊的夕陽應該是值得期待。

途中,從江戶區棒球場開始便是一連串綿延幾公里的帶狀公園,沿著這公園一路就可以走到海邊。公園其實簡單分成兩邊,一邊是自行車道,一邊是人行的,緊鄰著這兩邊,在公園的兩側又種滿了植栽,因此走在裡面完全跟馬路隔絕,感覺相當舒服。由於不是觀光客會來的地方,人也不多,真羨慕住在這裡的人有這麼良好的環境。沿著公園一直走下去,先越過舊江戶川,然後再走一陣子就會看到位於葛西臨海公園,直徑達117米日本最大的「ダイヤと花の大観覧車」(鑽石與花的摩天輪),此時再越過搭在外圍幹線上的天橋即進入葛西臨海公園。

此時我才發現,原來有JR「葛西臨海公園駅」直接到這個公園,我想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是搭乘電車或者自行開車前往,不會像我走了三四十分鐘穿越林道才從公園的「側門」進入。不過或許也就是因為住在東京才有機會和時間,可以這樣慢慢地沿著地區性的林道漫步到臨海公園,享受與一般觀光客不同的心境。再者,這林道雖然起起伏伏還得越過河川、幹道,但是從頭到尾都以起伏甚緩的坡道和橋梁相接,兩旁種滿樹,走在裡面有短暫與東京隔絕的感覺;可以想像當地人平常沒事就可以騎著腳踏車一路騎到海邊的幸福。

走入公園後才發現那印象中的玻璃屋原來只是葛西臨海公園中的一個設施,整個公園佔地相當廣大,除了那些室內設施之外,其它就是一整片草原和森林,即使不進入需要花錢的設施,在外面散步也是非常愉快。由於走到公園已經六點了,深怕錯過夕陽的我加緊腳步,往海邊走去;海風漸大,越過一陣小坡後就看到海了,是海!顧不得已經走到疼痛的腳我又加快腳步往海邊走去。

越過橋後便來到海邊,在眼前展開的是東京灣的海景;有別於郊外的海岸,東京灣的海景可一覽東京都內高聳的天際線,看著配合夕陽的方向所產生的都會剪影,感覺跟純粹只有自然的海岸完全不同。這海岸雖然位於東京都內,卻因區位而與都會產生一種若離若近的感覺,像是在這無所遁逃的超巨型城市中一處可暫時脫離的角落。

海灘意外地沒甚麼人,所以更讓人能享受這安靜、只聽的到海潮聲的夕陽時刻。可以看到除了我之外,還是有些人獨自前往,或坐在沙灘上、或漫步於淺灘中,在澄黃的餘暉照映之下,好像被某種強大而溫暖的光暈包圍著,這些各自帶著自己的心事前來的靈魂,在當下一起被洗滌了。

我在海邊聽著海潮聲、吹著海風,直到夕陽落下。




※後記:照片中配合著都會景緻展開的美妙海岸線,其實並不是天然的。從地圖上就可以看到葛西臨海公園的海上有兩處人工的半月形沙灘,而那座橋便是連接其中一座。另外一座似乎因為要保育那些生長在濕地的動植物而不開放。

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

足立花火大會

講到日本夏天的風物詩(fuubutsushi,季節的象徵),絕對不能錯過的就是花火(hanabi,煙火)了。

夏天的花火對日本人有多重要,日本人對花火有多瘋狂,看一下每年夏天花火大會的行程表就可以明白。例如今年,光東京都從7/18開始到八月底就有36場花火秀,根本就是每隔一天就有花火可以看,怎麼有這麼爽的事情。先不管到底是誰在撒錢,由於我就住在足立區,在離家10分鐘腳踏車程的荒川岸邊展開的足立花火大會當然是不能錯過的好戲,因此昨天就前往了這來日本第一次的花火大會。##ReadMore##

足立花火雖然是區域性的花火大會,但是擁有31年歷史的該大會,在東京北區還是頗具名氣,每年可以吸引約60萬人前往觀賞,發放12,000發花火。因此昨天還沒到會場便隱隱約約可以感覺到一些慶典的騷動,在通勤的路上就可以看到許多穿著浴衣的少女的身影,到了會場後穿著浴衣的女孩子們(還包括一些熟女)更是滿山滿谷爭相競艷,在荒川的河岸邊上演一場日本女性傳統服飾大秀。

我不知道日本人對浴衣的感覺是甚麼,但在我看來日本人對於「穿浴衣」這件事情似乎有種很特殊的情懷。看著尚未脫稚氣的女孩子因為穿著浴衣及踩著下駄(geta,木屐),而必須小步行走、步履闌珊的樣子,雖說不上優雅,但有一種女孩子在模仿其心中傳統日本女性的優雅的錯覺。現代日本人女性已經擺脫這些傳統禮數上的包袱了,而這些以往代表著被箝制的女性象徵,反而成為日本女性美的原點;許多女孩子結婚的時候也都想要穿著「白無垢」,在神社行傳統婚禮儀式,大概也是基於同樣的嚮往吧。

足立花火大會就在荒川上展開,會選在這河上放花火不是沒有道理,荒川兩岸有廣大的腹地,而作為河堤的巨大草坡就成為觀賞花火的最佳景點。想像一下,花火在河上點放,兩岸的人躺在草坡上悠閒地觀賞花火的情景,最高じゃない?我跟友人也帶著食物(在這裡大家都當作野餐一樣,坐在草皮上邊吃東西邊看花火)翻過河堤來到荒川的腹地上,但由於越靠近花火就越人滿為患,權衡之下便選在可以看到花火又不會翻過身就踢到人的距離觀賞花火。

可惜的是,不知道是天候不佳還是怎樣,今年的花火斷斷續續的,中間竟然還有停上十分鐘之久,整個會場已經點燃的氣氛瞬間冷掉不少。而距離稍微過遠,無法看到整片天空花火的景像也有點殘念。照片就僅貼上人們坐在草坡上觀賞花火的景像。

把草間彌生帶回家

昨天奉命來到Omatesando Hills進行某些觀察,還沒進到主建築的時候便被旁邊的同潤館吸引而走進去了。走進去後又被「Yayoi Kusama」和「水玉」(mizutama,水珠花樣)給吸引住,鑽入了名為「S and O」的店。##ReadMore##

原來這是一家專門販賣藝術家的創意商品的店,包括有蜷川実花、草間彌生、奈良美智、村山留里子...等等藝術家的作品轉化而成的創意商品。其中最引起我注意的還是那個傳說中的南瓜女王草間彌生(Yayoi Kusama)的東西。那些謎樣的花紋實在太有渲染力了,看著看著好像整個人也會跌進去一樣,製作成商品後一樣存在感十足。來日本後因為必須省吃儉用,所以我幾乎沒有買過與必要生活無關的東西,但是因為這些商品實在太可愛了,因此決定買個東西作紀念。

那些大型的南瓜就不用說了,根本買不起;因此,首先看中的是一個只有7公分寬5公分高左右的南瓜(樹脂),不過這樣一個小南瓜就要價三千多,實在很難下手。接下來看到是一個ストラップ(sutorappu,手機吊飾)下面垂著一個小南瓜,這也要一千五orz!我實在無法說服自己買下這純粹裝飾的東西,於是最後還是選擇了稍微帶點實際功用的資料夾和滑鼠墊,兩樣合計1400円,還可以接受,就這樣我把(一點點)草間彌生帶回家了。


※若對這些東西有興趣,有另外一家更完整的線上網路商店〈lammfromm〉。

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

Google Analytics

基於好奇裝了Google Analytics來看看自己的Blog的造訪人數和分析,這工具很有趣,除了顯示訪客人數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圖表和分析,可以滿足想要深入了解網站訪客組成的人。##ReadMore##

當然,我的Blog既沒有廣告營利,也沒有甚麼企圖要變成人氣網站,因此裝這個Google Analytics純粹只是為了自爽,看看造訪人數和組成也開心。沒想到原以為每天造訪人數應該差不多就十幾個人,昨天一天卻有八十幾個人造訪?!這是怎麼回事,興致高昂地趕緊瀏覽裡面的各樣分析,想要了解一下人到底從哪來的。咦?八十幾個人裡面竟然有65個是從日本來的,這些日本仔又看不懂中文幹嘛看我的Blog,再繼續追探下去,哈,其中44.5%都是為了看先前寫的〈夜的鋼彈〉一文而來的。

我想大概都是在搜尋引擎上搜尋關鍵字時查到我的Blog,才在不知道是中文或日文的情況下點入吧。這一方面也顯示出日本人對於這次原寸鋼彈的展示真的非常熱衷,也多虧鋼彈才讓我的Blog意外地多了很多曝光的機會:P。


※想申請Google Analytics可以到這裡申請,完全免費,申請手續簡單。這分析程式不只可以用在Blog也可以用在網站上,而且也不限定一定要Google的相關網站。

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

11位當紅日本建築師設計的眼鏡

日本知名平價眼鏡店推出了新的企畫,名為「JIN's GLOBAL STANDARD×クリエイター 第一弾:建築家シリーズ」(所以說還有第二彈第三彈囉?),邀請目前日本當紅的11位建築師設計眼鏡,這些眼鏡每只限定100組,且均一價12999円,若賣的好的話會有增量的打算。從今天開始就可以到直營的五家店鋪或者上網預購,將預計於11月下旬出貨。##ReadMore##

11名建築師包括:青木淳氏、石上純也氏、伊東豊雄氏、乾久美子氏、デザインユニット隈研吾と大村真有美氏、妹島和世氏、中村拓志氏、永山裕子氏、西沢立衛氏、藤本壮介氏、藤森照信氏等人,只能說這個公司的企畫也不是作假的,選出來的建築師真的都是一時之選,從這份名單來看似乎也可以描繪出目前日本建築界的趨勢。

其實我目前戴的眼鏡也是這家公司JIN's GLOBAL STANDARD的眼鏡,這家眼鏡行以平價和快速著稱,眼鏡從約5000円開始到一萬多的都有(包含鏡片),而且在店面的眼鏡全部都是開架,不需要透過店員一只一只拿給你試戴,因此整個購物的過程很輕鬆愉快。更棒的是選好眼鏡後只要三十分鐘就可以拿眼鏡,由於這家眼鏡連鎖店多設於大型的Mall裡,所以等於是你去別的地方逛一下,吃個東西回來就可以拿了。這樣無負擔的消費模式大概是它們受歡迎的主要原因吧。

由於不知道全部轉過來會不會侵害甚麼財產權的,因此就轉一個我比較喜歡的眼鏡。這個眼鏡是藤本壯介設計的,主要的概念就是在透明的眼鏡支架上,用類似sketch的方式畫上眼鏡的鏡框,表現出現實和插畫同時存在的不可思議感。



※圖片來源均來自JIN's GLOBAL STANDARD

土用の丑の日 と 海の日

今天是星期一(7/20),但由於是國定假日所以放假一天。雖然我對日本的假日興趣不大,反正有假可放何樂而不為,難道還要找理由抗議嗎?不過還是稍微看了一下行事曆,上面標著「海の日」,哇,在盛暑之際這真是一個超應景的假日,這樣都能放個假?!半信半疑之下上網查了相關資料,沒想到真的是因為海而放的假:「海の恩恵に感謝するとともに、海洋国日本の繁栄を願う」ことを趣旨としている。」

這真是太浪漫了。##ReadMore##

一個可以為了海洋而放假的民族。雖然我不覺得今天大部分趁著放假出外遊玩的人們知道今天是「海的日子」,但放假背後的mentality還是令人激賞。日本人一直以來對於自然所帶來的恩惠都極為珍惜與憧憬,這樣的心態也呈現在他們對於美學和設計的要求上面,從自然素材與意象的應用、強調簡約與手感等,到精緻宛如將自然凝聚在日常生活的盆栽、庭園等設計,都可以看出日本人對於自然的執著和不可分的關係。我們曾經活在一個瘋狂追求科技發展的年代,但我覺得對於未來的想像圖將不會是朝著我們長久以來想像的,具有「高科技感」的潔白、無菌、銳利的方向走,當一切過於人工後,人體裡對於自然的原始渴望將會讓我們把自己重新投入自然的懷抱。此時,長久以來便基於自然發展文化的日本,就會有機會展現有別於「原始」、更符合未來的精緻的自然美學。

言重了。

話說除了今天的海の日之外,昨天也是重要的日子,叫作「土用の丑の日」。這個拗口的日子有甚麼典故不是這麼重要,重要的是在這一天所有的超市都會擺出「鰻魚」來賣。夏天就要吃烤鰻魚是日本人的習慣,但是鰻魚在日本算是高價的食材(在外面吃個像樣點的鰻魚便當要1500円左右),是有大日子才可以在餐桌上發現的珍饌。因此對於期待著夏天要吃鰻魚的日本人來說,這一天可是讓他們有理直氣壯的理由可以吃鰻魚的日子。

其實從前兩天開始超市就開始擺出大量的烤鰻魚來賣,到昨天販賣的情況達到巔峰,可以看到好多主婦的菜籃裡都擺了一兩條烤鰻魚。其中我們家附近的超市有賣台灣產的鰻魚(都已烤好),一尾要價780円,而旁邊愛知縣產的鰻魚份量差不多卻要1400円將近兩倍的價錢,日本本地產比較貴是一定的,只是不知道這樣的價位差是否真有反應在鰻魚的美味度上就是了。


※上面的照片是在房總半島最南端所拍的,由於在這一點可以看到日出又可以看到夕陽,因此被稱為「絕景」。

2009年7月19日 星期日

夜的鋼彈

最近東京很火熱的話題就是因應鋼彈三十周年,在台場的潮風公園佇立起一架原寸的鋼彈(RX78-2),高18米,雖然並不能飛,但是頭部可以上下左右移動,且在頭部、兩眼、肩、膝等共有50多處內藏發光體會適時發出光線。此外,在胸前、足端、背部等處亦有內裝噴霧器,當噴霧和燈光齊動之下,似乎會有一種鋼彈要開始啟動時壓倒性的臨場感。

雖然我不是鋼彈迷,甚至也沒看過鋼彈漫畫或者動畫,但是因為這個消息從六月開始就不時傳到我耳邊,腦袋被不停催眠之下,也興起來想去一探究竟的念頭。無奈這幾天天氣不佳,沒有藍天映照之下的鋼彈想必會失色不少,因此都沒有去成。昨夜,趁著周末夜悠閒的氣氛,與友人驅車前往台場,決定一探夜的鋼彈。
##ReadMore##
雖然聽說晚上的鋼彈有打燈光秀,但是因為到台場的時候已經過了十點了,因此整個會場幾乎是暗的。只是越接近會場就會聽到很多騷動,原來雖然已經完全沒有燈光了,還是有很多人在夜晚專程跑到這裡來看鋼彈,且此起彼落的閃光燈也把這尊18米高的鋼彈襯托的閃閃發亮,甚有氣勢。我這個冒牌的鋼彈迷也衝入人群跟著一直猛拍,只是在完全沒有燈光、腳架輔助之下,即使使用ISO1600還是難以拍出沒有晃動的照片,就姑且貼了兩張照片上來,有機會趁著白天天氣好的時候再來拍一次。

在我的冒牌鋼彈迷扮演秀結束後,要離開會場之際,經過一個從遠處就開始拍照的男孩子。那個男孩子一個人在角落默默地拍照,拍完照後小聲地感嘆了一聲:「すげぇ!」(超屌!厲害!)哇!聽到這個素直的讚嘆聲頓時讓我這個冒牌貨羞愧地想鑽進地下。從這小小的一聲感動就可以完全感受到這個原寸鋼彈的出現對動漫迷來說該是多讓人興奮的一件事情,說是長久以來的夢想實現了也不為過。如果我是像他們一樣連鋼彈駕駛人的生日都倒背如流的鋼彈迷的話,內心應該也會充滿激動吧。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後,我不禁想,那麼有甚麼東西出現也會讓我同樣擁有這般感動呢?能夠擁有對原寸鋼彈出現的感動應該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幸福吧。


※相關資訊可參考ガンダム30周年紀念特集網站。

2009年7月18日 星期六

神保町‧古書

這天由於早上上日文課,傍晚要接著ゼミ,便利用中間幾個小時拓展一下自己的東京地圖,於是來到了頗負盛名的神保町古書店街。

神保町是號稱世界第一的古書店街,雖然這個「世界第一」講得有點曖昧(也沒說是歷史、數量還是規模),不過既然有信心這樣在網頁上大喇喇地寫上世界一,我想必有它獨特自慢之處。從神保町車站出來後,第一站不是盲目地亂鑽,而是要先去位於靖國通上的「本と町の案内所」(書和街的介紹所)拿神保町書店街的地圖和書店簡介,簡介上有仔細分類與介紹位於神保町上159間古書店,可依循自己的興趣找到想要去的店,以節省時間。##ReadMore##

因為時間有限,我也鎖定了幾間跟古地圖、絵葉書(ehagaki,明信片)和建築相關的書店開始進行第一次古書街的探險。這裡的古書街並非想像中位於小巷子中把舊書隨意堆放的小書店,大部分的書店都位於至少有20米寬的靖國通上,舊書都整理地非常整齊並標上價錢或擺在外面或藏在書店裡,擺在書店外的書算是比較特價的部分,時有百圓書的花車,有時間的話可以多利用書店外的特價花車,或許可以找到一些驚奇。

本人對於古書沒有研究,也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支撐蒐集珍希古書的興趣,因此純粹抱著看熱鬧得心情來這邊。在沒有打算花錢的前提下來到這邊window shopping,很快地就對於標著高價位的古書感到有點厭煩了,加上三十幾度的艷陽攻擊之下,滿頭大汗,很難靜下心來翻翻這些老傢伙;因此決定還是回歸本行,去找找看位於神保町某間奇形怪狀的建築物養眼。很幸運地從轉角便看到這棟叫作神保町シアター神保町花月的建築,這棟地下二層、地上六層的建築物是由日本小學館與關西搞笑藝人大本營吉本興業所共同經營,其中包含一個小型的電影院和幾個劇場,電影院放映一些經典老片,而劇場(神保町花月)則是由吉本興業的藝人們在這裡演出。

這棟外表像是幾個破碎的板塊組成的建築在古書街出現的確是相當搶眼,只是建築本身其實並未如它的外型這麼前衛,這些破碎的金屬塊狀物其實只是掛在建築結構之外的裝飾,細部近看之下還會覺得略顯粗糙。然而不管怎麼說,在東京街頭能出現這樣的建築還是讓人由衷生羨,真要給日本的業主拍拍手,他們大概是全世界最好的業主了吧!像這樣烏漆嘛黑又破碎的建築在台灣對業主提出來的話大概會直接被打槍,因為「黑色不搶眼沒精神,破碎的意象不吉利」。

告別了神保町シアター後,來到這間叫作「南洋堂」的專業建築書店。這棟建築沒有招牌,但是低調的外型卻相當吸引人,整棟建築的外皮就是單純混凝土格子,加上一些簡單的進出變化,在陽光的催化下呈現出一種相當優雅的感覺。轉過來到正面後,一二樓各有一只大面窗,上面有鮮豔的塗鴉,仔細一看這些塗鴉原來大有來頭,一樓的部分是安藤忠雄先生來這家店的時候順手留下的塗鴉,二樓則是平田晃久為他的新書《animated》留下的漂亮塗鴉。


說到平田晃久,這陣子他的風頭似乎已經完全被藤本壯介壓過了,從矚目的焦點慢慢淡出,大概是跟他已經許久沒有讓人驚艷的建築作品出現有關係吧。不過感覺他也不是省油的燈,最近出的書中可以看到他並未因為之前幾個案子成功而停下來,反而積極地在嘗試一些全新的approach,相當前衛並具有創造力,非常有一種天才的feel,相信經過這陣子的蟄伏應該會在適當的時機再次崛起。

這一輩的日本建築師都非常積極地在推出新書,而這些書並非像以前的建築師累積了好一陣子才出的「作品集」(事實上他們的實際作品也未累積到可以出作品集),反而都是在闡述自己的建築理念,根基於這些理念來發展建築。這大概是日本跟台灣年輕建築師最大的差異吧,台灣建築師在既有的形式下設計「好的」建築,日本建築師則傾向於追求新的形式,創造可能不是這麼「好用」的建築,但是也因為這些跟既有空間形式的持續摩擦,才有機會看到別人看不見的未來吧。

離題了,總之南洋堂就是一間專賣建築書的書店,新舊書的比例約6:4。雖然這是我第一次聽說這家店,但是就它一直請到重量級的大師在店面頭的玻璃上塗鴉來看,應該在東京是有點分量的建築書店,有機會還會再來晃晃。

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

谷中

這天趁著梅雨正式結束,天晴大開,加上剛完成入學的申請,因此決定來到谷中附近散散步。

谷中雖然位於我每次去學校的轉車站「日暮里駅」旁,但除了剛來日本的時候有閒情來到這裡一晃之外,便再也沒有來過了。並非這裡不值得重遊,只是一直沒有適當的情緒,即使來了也無法好好感受當地悠閒的下町氣氛。

谷中、根津、千馱木這三個地區被統稱為「谷根千」(Yanesen)。街道裏細致的小巷和坡道四通八達,散布著江戶、明治、大正時代的古老商戶和寺院,充滿過去的平民區的氛圍。今天來到的谷中區由日暮里車站走出來即是,著名的景點有谷中靈園和谷中銀座,其中谷中靈園中有一條櫻花道,在四月櫻花盛開的時候,算是秘藏的賞花景點。而谷中銀座則是由數十家有歷史的小店組成的商店街,在日本不是只有東京的銀座,似乎只要是當地熱鬧的街都可以叫作銀座呢,但是風景當然是大異其趣。##ReadMore##

另外谷中還有一個特殊的風景使它成為現在東京最熱門的下町散步區,就是貓。或許是因為這裡緩慢的下町氣氛使然,走在谷中的小巷子裡就可以發現有很多在路邊懶懶地曬太陽的貓;貓一多了,以貓為號召的店也就多,在谷中有很多有貓裝飾的民藝店、咖啡館,路邊也有一些以貓為主題的裝置藝術,是愛貓者的聖地。

上次來的時候是春天,在櫻花盛開的前夕,不僅天氣好溫度也適宜,人潮也不少。而這次來到的時候則是盛夏,當天氣溫高達35度,路上幾乎沒甚麼人。雖然我心情很好地背著相機來這邊拍照,但是走了兩個小時後身體就到了極限了,一點也不想繼續走下去!! 因此下列的照片部分則以春天的照片來充數。

谷中有許多老字號的店,雖然我並不特別了解它們的歷史,但是其構成的街景的確充滿著很懷舊的氣氛,旁邊這張照片就是傳統賣仙貝的店,用玻璃容器裝的仙貝好像玩具一樣,雖說若要買的話我還是偏好剛烤好的仙貝。此外還有賣「台灣愛玉子」的店,看起來也相當然有歷史,只是上次來和這次來都沒有開,不知道到底還有沒有在營業?一路上的咖啡館亦不計其數,若有機會來到這邊躲入咖啡館裡度過一個悠閒的午後也甚佳。

除了老店之外,谷中的小巷子裡有很多老舊的房子目前也被改成與藝術、文化相關的空間。此區由於緊接著東京藝術大學,跟上野公園、東大連結起來,加上巷弄中密密麻麻的藝術據點,使該區成為東京一塊散發獨特文化氣質的區域。其中有一間叫作SCAI THE BATH HOUSE的小藝廊,是以有兩百年歷史的公共澡堂「柏湯」改裝而成的當代藝術藝廊,由於古老的空間呈裝著當代前衛的靈魂,這般衝突使得該藝廊的評價很高。只是類似的再利用其實在台灣俯拾皆是,台灣人似乎也沒特別珍惜或者大肆推廣,只能說日本人真的比較會作行銷。


除了貓、商店街(谷中銀座)、墳墓(谷中靈園)、藝術據點、老店鋪之外,谷中區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廟多。這裡的廟的歷史從江戶時代開始,現存約有70多間廟,由於此區也不大,所以幾乎可以說是處處都看得到廟。另一方面,或許廟也跟此地的墳墓事業有所關連,因為有廟的地方多半伴隨著一些墓地。當然也有看到一些廟竟然跟幼稚園和而為一,也算是此區特有的景像吧,不過小朋友在神明的護佑下長大,又能跟廟埕共享公共空間,其實也不失是一個理想的教育環境。


谷中有這麼多歷史上先天的條件(硬體),再加上後天藝術文化的孕育,要不紅也難。重點是人們不會試圖去毀了它,不去過度發展它,也不會放著任由它敗壞;當走在谷中銀座的時候耳邊傳來復古的音樂時,真的覺得在這裡生活的人其實是很清楚自己的優勢的,並且多以一種不著痕跡的方式來延續或拓展它。

掛在牆上的谷中散步道。


※谷中、根津、千駄木的資訊可以參考Nostalgic TOKYO網站,有詳細資料。

入谷朝顏祭り

日本夏天各處都在舉辦祭典,日劇中男女主角穿著浴衣去參加廟會祭典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景。而入谷朝顏祭り就是我到日本後第一個參加的祭り,為此還特別cosplay了一下,穿著「甚平」(jinbei,類似浴衣但有褲子)滿心期待地前往。

「朝顏」其實就是牽牛花的意思,在台灣牽牛花只被當作一般的野花,在季節上也沒有特別的聯想;但在日本,牽牛花是夏天的代表花之一,長久以來夏天賞牽牛花就是作為一件能感受夏天來到的大事情,因此在牽牛花市集所賣的牽牛花想當然也不是一般路邊看到的野花,而是有各式各樣的品種,個個都是花農細心研發栽種。然而,牽牛花在日本既然叫作「朝顏」,勢必有它特別的意義,那就是只在早上開(那我還晚上去幹嘛?!),因此晚上的牽牛花市集其實是看不到花的,但是照樣能賣,賣的就是買回去後等待早晨花開的那種期待感。

花不開無妨,位於東京入谷真源寺前面大通上的這個祭り,一邊賣花之外,另外一邊則是熱鬧的屋台(yatai,路邊攤)。只是,穿著甚平滿心期待地來到這裡後,第一個衝擊就是,廟前面的石子路咧!?日劇中祭典不都是在窄窄的石子路上嗎!?怎麼變成大馬路了,嗚。也罷,時代總是在進步的,整理一下情緒後便開始走入屋台區試圖感受一下夏天的氣氛。

這裡的祭典的屋台其實跟台灣的夜市沒兩樣,不一樣的是,因為祭典只維持三天的時間(7/6~7/8),因此東西不好吃也無所謂,反正不需要維持固定客源;而且是因為特別的日子,所以東西也比一般貴。剛開始不明白情況的我,看到東西就想吃,結果隨便亂買就花了2000円,這樣的價錢我可以吃20個大雞排了! 然而,既來之則安之,既然買了就好好品嘗吧.......嗚!好難吃......日本果然是一個注重門面的國家,每個東西看起來都很好吃,但是味道就......

在逐漸了解祭り並不是讓你來填飽肚子的地方後,我便不再買任何食物了。接著晃了一陣子終於看到廟了,祭典就是要有廟才是祭典啊!!感嘆之餘便隨著人潮往廟裡移動。這是一座很小的廟,老實說沒有甚麼特別,不過廟裡放著很昭和時期的音樂,加上廟口發的團扇以及昏黃的燈籠助陣之下,嗯,是有那麼一點夏天的風物詩的感覺。心情漸漸平靜下來,慢慢能享受這所謂夏天的氣氛。對日本人來說,參加祭典大概只是為了感受夏天的來到,而我則是為了印證腦海中有點鄉愁的想像吧,那些伴隨我青春歲月的漫畫中的情景。

東京初夏

現在正聽著松任谷由實的春夏撰曲集的Summer Side。

其實現在東京已經不是初夏了,而是真夏、猛暑。尤其這幾天東京某些地方還達到了35度的高溫,實在已經不是適合打扮輕鬆到某個地方進行初夏之旅的季節了。

標題寫初夏是想寫寫這個月發生的事情。從上一次發文到今天剛好一個月,這個月也是我到日本後最難熬的一個月。除了設計的studio要期末之外,這個月是決定我到底要在日本待多久的關鍵時期。七月中就是申請十月入學博士班的期限,雖然我來到日本後一直都不太想去面對這個問題,但是終究還是要來的,現在不問個清楚的話,到明年四月再問就來不及應變了。

這件事情來日本後便一直擱在心上,雖然「等待結果」在以前也不是沒有熬過,但是像我現在的情況,已經義無反顧地跑來日本了,錢也撒了,如果無法繼續進學,勢必要面對很多隨之而來的現實問題。因此,這四個月心裡總是無法好好地休息,有這麼一件懸而未決的大事情一直掛在心上,人也會跟著生病的。

終於我還是鼓起勇氣問了,一反過去我總是一定要準備到完整才行動的原則,這次只帶著兩張A4的研究計畫書就去跟老師談了。(因為覺得再拖下去也不行了,反正老師的意願應該是不會因為我的研究計畫書而有所改變)一開始並未開門見山地提這件事情,只是跟老師談研究計畫的內容,快結束的時候,我才提了......

"嗯...我不太收博士班學生的原因是,我覺得設計的博士要有很高的criteria......"
(啊......)
"不過如果你要申請的話,我會考慮其可能性(I will consider the possibilities)......"
"那麼麻煩你把你的碩士論文的summary翻譯給我看,我再仔細想想。"

第一次的討論就在這種很曖昧的情況下結束了,雖然我知道日本人講話本來就是這樣曖昧,不管是答應還是拒絕都很迂迴,但是我真的聽不出來這段對話的涵義為何。

無論如何,就在同時要進入期末的design studio時間點,我還是抽出了三天的時間翻了一萬個字的碩士論文要旨,再五天後上設計課的時候,同時提出超大的模型還交出碩論的翻譯,以展現誠意。


就這麼一拖,又是一兩個禮拜,眼看著申請的期限就快到了,老師還是沒有回覆。只好先專心把設計的期末搞好,這樣比較有籌碼來跟老師談。於是就在期末結束後兩天,老師透過秘書主動找我談了。

"我看了你的履歷和碩士的研究,跟我作的東西完全不一樣耶......"
"如果我要推你的話,我是蠻想推的耶,但你得寫一個更具體的研究計畫才行......"
"不過因為你的背景跟我作的差很多,所以其他老師可能也會質疑......"

啊?這番話到底是甚麼意思?有字面後的意思嗎?我被越搞越模糊了,為什麼就不能直接講個答案呢,這樣否定來肯定去的,真的讓人完全猜不透。

於是我又進入寫研究計畫書的地獄了,由於這是我不熟悉的領域,時間又不夠,因此寫起來極為痛苦。沒有足夠的時間讀書,也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寫起來浮浮的不具說服力。睡眠品質極差,頂著極大的壓力必須在越快越好的情況下完成它,眼睛也出現問題了,覺得好像有東西在裡面,花了3200大洋看了日本醫生卻跟我說沒有東西在裡面,於是就在如此身心煎熬的情況下,用十天完成了研究計畫書的修改。緊接著跟老師約了最後一次的面談。(自己心裡抱著這是最後一次,不要再折磨我了!)

今天老師很忙,到最後只有五分鐘跟我談,只見老師講了一些研究計畫上的問題,還提到「在口試的時候」你可能會被問到某些問題,要有心理準備.....然後就準備要結束這次的面談了。

"咦!? 不能這樣就讓他走了,這到底是甚麼意思?" 我心裡吶喊著。
於是這次我單刀直入的問了。
"老師,因為下個星期二就是申請的期限了,我想問,我到底可不可以申請?"
"Yes, you can apply." 他乾脆地回答著。

嗚,當時真的感動到快哭了,等了三個多月就為了這一句話。是我無法洞悉日本人講話的邏輯嗎,為什麼我一直都猜不透老師心裡在想甚麼。一定要等到我問的這麼直接,把問題當著老師的面剝開來,血都滴在桌上了,才能夠達到清楚的答案。

於是這件事情目前算是順利地進行到下一個階段了,下一個挑戰是九月初的兩次口試,如果順利的話,應該就不會被遣返回國了。

[註記]Blog搬家

由於發現原blog provider (MxN Live Space)在某些系統上嚴重的缺陷後,連帶地也受不了它其它缺點了,因此連寫blog的意願都跟著大減。

在拖了整整一個月後,終於思い切り(下定決心)將位於MxN的部落個內容整個搬走,然後就到了你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地方了。(如果有「你們」的話。)

目前整個使用下來的感覺還不錯,加上版面頗為清新,讓人有想多寫幾篇文章充實一下此blog的感覺。之前寫的文章在耗費兩三個小時後終於全部移過來,寫這篇文章算是作個分隔線,因為我也不想再寫那樣的文章了。那些文章好像不是自己寫出來的一樣,沒有靈魂,也沒有情緒,像是流水帳般簡單紀錄在日的生活而已。雖說如此,我好想也已經過了需要用網路文章來打嘴炮的年紀了,在生活上遇到的事情得到的感想似乎也都可以吞進肚子裡不用透過寫文章來發洩了,那我還要寫些甚麼呢?

我也不知道呢,看人處在甚麼情緒下就寫甚麼吧。
##showall##

SUMIKA PROJECT

先週、SUMIKA Projectのために宇都宮へ行った。
SUMIKA Projectって何ですか?
配られたパンフレットにより、SUMIKA Projectとは

東京ガスが所有する栃木県宇都宮市内の社用地を活用し、自然に配慮した人間の感性に基づくプリミティブな感覚を呼び覚えますような、「五感を楽しむ生活」を実現するため、4名の建築家が提案するガスによる新たなコンセプト住宅およびパヴィリオンを建設いたしました。
##ReadMore##
この四名の建築家達は伊東豊雄、藤森照信、西沢太良、藤本壮介だ。西沢太良はあまり知らないけど、ほかの三人は日本建築界の代表的な三人だと思う。伊東さんは日本だけじゃなくて、世界中でも人気のある建築家だ。藤本さんは日本の若手建築家の中に、世界的な評価を得た代表的な一人だ。もう一人は藤森さん。彼は東京大学の教授で、日本建築史界の大家として認められている。

このプロジェクトのテーマは伊東さんの話から簡単にわかると思う:

都会のマンションで暮らす人が増え続け、私達の住まいは均質で単調なものになってしまいました。しかしもっと自由で豊かに自然と関わることのできる住空間を考えている建築家達もいます。SUMIKAプロジェクトは、そんな建築家達に人々の動物的本能を甦らせるような、自由で独創的な住まい方を提案してもらいました。


すべての情報はウェブで掲載されているけど、建築を実際に体験するのは大切なことだ。せっかく日本に来のだから、時間があったら、できるだけもっと建築を見るつもりだ。写真に少しでも騙されているのはよく知っているけど、実際に行って見るとやはり違った!
一番ずれたのはスケールだ。特に、藤本さんの設計だ。
写真を見て「大体これぐらいの大きさ」という先入観をもって行ったけど、ちゃっと見ただけで、「ちっちゃ!」と思った。人が動けて、通りすぎられて、回転できるような最低限のスペースを基準として設計されたやつだ。日本人ってやはりスケール感が違うね。その点を気にさえしなければ、楽しく日本の建築を味わえると思うんだ。

下の藤本さんの設計「House before House」という作品だ。


写真はたくさん撮ったけど、こちらへ。



※原文發表於20090617

ムリョクカン

原本寫了中文,後來想想還是多練習寫日文好了,不寫總是不會進步。
=============================================


今日ゼミが終わった後、電車を乗って帰る時、来日して始めて無力感が感じた。
##ReadMore##
それはたぶんすべてのことは未だに決まらないからだ。

時間をかけて研究計画書も書いて、そして勇気を出してやっと先生と相談することが出来たのに、「普段、博士の学生を受け入れないが、君なら、前向きに考えます。できるだけ早く返事をします」って言われちゃった。

三万字の修士論文の要旨を三日間で翻訳したり、エスキスのために超でかい模型を作ったり、
ゼミの中に積極的に発言したり、それは、一体だれかを喜ばせたいのか?

急に、「もういいんだ」と考え始めた。
もうすっと何かを追い求めたくないんだ。

いつも前に向かって何かを追い求めているから、
人生の風景をちゃんと見ることもできないんだ。



※原文發表於20060611

日文學習

來到日本已經將近三個月了,原以為三個月日文就可以ペラペラ,但是並非如此。連自己都說不出來日文是否真的有進步了?因為不管是看電視還是跟人家講話還是很多地方有聽沒有懂,更別說是自己講或自己寫了。

這三個月總是蠻多事情阻撓著日文學習的計畫,我想我應該不是那種有「很自然地」在這個環境下就會講日文的天份,還是需要天天念日文加強字彙量吧。真希望可以趕快完全無窒礙地跟日本人溝通,自由自在地使用日文。

此外,上個周末花了三天翻譯我的碩士論文的摘要,說是摘要其實也有將近一萬個字。因為來到日本後我也沒甚麼機會用日文寫東西(多很懶惰地用英文...),所以這次的翻譯工作對我來說也算是檢驗這三個月的進度。結果,果然還是不行的。

一來是原文是中文寫作所致。
因為中文本來就是一個沒有特定文法限制的語言,因此我們在書寫的時候往往會很輕易地忽略主詞,所以在一句話中可能不同的主詞或者受詞穿梭來去,甚至有時候主詞或變成受詞,但是中文利害的地方就在於「儘管是這樣也看得懂!!!」。說起來也算是有意識流吧,完全任讀者來解讀你的文章。(這點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論文寫作中不被允許的)

日文在句型結構上的要求雖然也沒有英文那樣嚴格,但是在句子中有很多「助詞」或者「動詞的變形」來控制主詞與受詞的關係。我想這應該是在翻譯中文為日文時很容易忽略的部分(對非進階者的我來說),如果是先寫英文然後再翻成日文大概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因為本身對中文太熟悉了,所以覺得可以自由駕馭,就常出現以日文來說是「めちゃくちゃ」的句子。

另一方面,在翻譯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除了字彙量少之外,對於日文的表達能力也很薄弱。因為會寫的句型就那幾種,導致翻譯到最後幾乎是無意識的看著中文直接轉譯,總之就把中文部分有漢字的寫漢字、沒漢字的寫成日文,然後先後順序調換一下就完成了。這樣的句子也不能說他是錯的,但是就表達上面實在是沒甚麼變化可言。讓我想到以前在念二級一級文法的時候,就是把文法當作文法來念過,其實那些句型(加一加也有三百多條)都是非常實用的東西,稍微換個表達方式句子的意思可能就會有細微的不同了。

於是我決定再把文法書拿出來看。
這次要仔細地看看例句的用法。
說不定今後開始也嘗試寫日文的BLOG好了。



※原文發表於20090610

恋は遠い日の花火ではない

從別的地方看到這則很棒的廣告。


這是Suntory Old在1995年放送的廣告。
標題名是:「会社帰り篇」。
內容如下:##ReadMore##
==============================
みんなどっか行くみたい
君は行かないの?
若い子はもういいんです。
恋は遠い日の花火ではない
大家好像接著要去哪?
妳不去嗎?
已經不需要年輕人囉。
戀愛並非只是往日的煙火。
==============================
翻譯的可能不太好,因為想就字面上來翻。
不過「若い子はもういいんです」的意思是說,
「我已經不會想要跟年輕人來往囉~」
至於廣告最重要的一句話「恋は遠い日の花火ではない」
真是一語道盡熟年戀愛的感覺,意思應該比較接近是「戀愛並非只是往日(年輕時)跟喜歡的人去看煙火的那些日子而已」。(表示"談戀愛"不是只過去式,也可以是現代式。)
對於日本人來說,夏日穿著浴衣去參加祭典看煙火應該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回憶,雖然我也沒看過日本的煙火,但是在許多青春電影中以看煙火來描繪戀愛過程幾乎是不可或缺的。

這支廣告僅14秒,但是就以女職員的雙關語、上司的表情以及最後上司在月台上跳躍完整描述了熟年的戀情。且跟Suntory Old那種溫醇的訴求緊緊搭配在一起,堪稱傑作。



※原文發表於20090610

蛋餅

想吃蛋餅的味覺被東大五月祭台灣留學生攤位完全勾起來,突然好想好想吃蛋餅,好想擺脫早餐吃吐司的的厭倦感。

在這種時候很行動派的我馬上上網查了蛋餅皮的食譜,然後衝去超市買了高筋麵粉,回到家便開始作了。主要材料和作法很簡單,高筋麵粉和太白粉以3:1的比例加水,調配至稠狀液體(須加入少許鹽),靜置十分鐘醒麵。

然後在平底鍋上抹上一層薄薄的油,再把適當生地倒進去,以熟練的手法翻轉平底鍋將生地弄成圓形,待生地變成半透明狀後翻面,再稍微煎一下即成。


方法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我就是不停的失敗,怎樣都翻不過來,口感也不對,無法達到家裡旁邊賣的蛋餅那樣又薄又潤。第一次試驗作不出想要的感覺,放棄,那小包麵粉應該就此塵封了。

第二次,不甘心,再重新調配一次生地,然後利用兩個鍋子來翻面,經歷丟掉十幾張餅皮後,終於可以作出比較像樣的蛋餅了!!!(泣)雖然餅皮的厚度、口感都還有點不對,但是賣相總算是還可以。



※這篇文章原發表於20090601

夢到我去看醫生。

到櫃台排隊的時候,都還沒有開口講話,
似乎就被發現我不是日本人。
然後櫃台的小姐就用很癟腳的日文跟我講話,
我一直想表達我可以講一些日文,
但是她卻不願意跟我溝通。

看完醫生後,到櫃台結帳。
明明是一千七百塊錢的費用卻變成三千塊錢。
我想跟她吵,
但是卻無法說出完整的日文。

然後就醒了。


此外,那裡是一個很漂亮的醫院,夢裡還想說在日本連醫院都可以這麼美,內部裝潢非常簡單潔白,裡面有一個用石砌城牆圍起來內庭,灑滿了白色的小石頭。我想我真的是職業病發作了,因為在夢裡還特別去看了這個醫院的平面圖。
(腦袋裡竟然有一個不存在的醫院的平面圖!!)



※這篇文章原發表於20090530

東北蔵王・松島・仙台

如果要問我現在最想去日本哪裡,第一名應該是東北,第二順位則是北海道。因為人已經在日本了,所以反而對比較近的地方興趣不大,如果不舟車勞頓一番似乎就少了點旅行的感覺。

對於東北的想像最主要就是因為那裡是有名的「雪國」,川端康成在《雪國》裡面的一段文字「国境の長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と雪国であった。夜の底が白くなった。信号所に汽車が止まった。」就是在描寫日本東北,雖然描寫的是新瀉縣南方的越後湯澤,但是那種雪國的景像還是讓人對東北大地充滿想像。雖然對於坐上火車一路駛入雪國之境的旅行很神往,但是現在剛才進入初夏,而且身上也沒有多餘的錢可以到處跑,所以沒想過會去東北。但是人生總是充滿不可預料的事情,就在這個周末我在28個小時之內從東京往來東北,完成了第一次短暫的東北之旅。

這次的目的地主要是位於山形縣的藏王溫泉和火山口湖「お釜」,從東京到藏王有多遠呢? 按照GPS的計算,實際走的距離大概有360公里左右,其中還不包括曲曲折折的山路。會臨時跑去東北主要是因為想要利用現在日本周末及假日高速公路過路費一律一千元的優惠,但是又不想跟一般家庭擠,因此選擇在星期天晚上出發,只要在晚上12點之前上高速公路,就可以算一千元。在台灣高速公路過路費可能不算甚麼,但是在日本最貴的就是交通費,因此從東京到藏王依照一般車輛來算需要七千多塊日幣的過路費,算起來可以省下六千多塊。原本的計畫就是晚上出發到藏王附近住一晚,然後隔天去看お釜再去吃吃當地美食就回家,沒想到意外一連串產生,我們就這樣一路暴走到松島、仙台去,總計28個小時內,大概開了一千公里左右,也算是了不起的經驗了...

星期天晚上跟日本友人開車去載了匈牙利友人之後,三個不同國籍的人就這樣一台車出發了。由於除了日本友人之外,剩餘的兩個人都沒有駕照,因此只好仰賴日本友人(感激),一路上互相鼓勵打起精神,到達藏王附近已經是深夜兩點。因為不想浪費溫泉旅館,所以還去泡了溫泉才睡覺。隔天又因為不想浪費早餐,七點半就起床,總計只睡了四個小時左右。早上從旅館出發時天氣很好,在大自然的沐浴下三人看起來都挺有精神的,但是疲勞轟炸的地獄才要展開...

第一個目的地就是お釜。
被譽為藏王之象徵的 「御釜」,是一座深達27公尺、周長1,000公尺的火山口湖;湖水顏色會隨著季節的更迭而變化,因此也被稱作五色湖。雖然已經五月底了,但是在前往お釜的路上卻依然可以看見一堆積雪,可以想像在冬天的時候這裡的雪量有多驚人。

此外藏王區域也因為冬季特殊景象藏王樹冰而聞名,因此這裡的滑雪場在冬天的時候也是大人氣!不過現在是初夏,當然沒有福分看到藏王樹冰,但是有好有壞,因為冬天積雪的關係,お釜在冬天也看不到。

經過一陣子峰迴路轉的山路,沿途享受完山頭殘雪的美景後,就看到お釜。還有更近的照片,不過這張照片比較能看得出來整個周遭的氣氛。

快速瀏覽過お釜之後,下一站則是藏王溫泉的大露天風呂。
藏王溫泉據說最早發現於西元110年,在「奧州3高湯」(在東北地區可堪稱三大溫泉之一)之中也以最古老著稱。強酸性水質為其特色,特別是對皮膚疾病及腸胃問題別具療效,因而又被稱為「姬之湯」、「美人之湯」。藏王溫泉的水質是硫磺泉,因此一進到溫泉區就可以聞到非常重的硫磺味,這味道其實就跟陽明山的溫泉味道差不多,對於台北人來說到也挺習慣。位於溫泉街的大露天風呂是這次旅行的一個驚喜。在出發前因為實在完全沒做功課,心虛之際趕快上網隨便google了一下,便發現這裡的大露天風呂好像挺有名的,因此便以這個景點為目標前往。
沒想到一進去的時候真的有點嚇一跳,因為真的是「本格的」露天風呂。裡面沒有廁所也沒有洗澡的地方,從頗具歷史的大門走進去後,就整個被包圍在綠意當中。

可以看到旁邊的小溪流著溫泉水(冒著煙),溪裡的石頭因為長期被溫泉水沖刷也變了色,溫泉浴池就這樣以石頭搭在冒著溫泉的小溪旁,溫泉水從小溪流入溫泉浴池後便再度回到溪流中。初夏的時候周遭盡是綠意,溫泉水則呈現乳白色,呈現一種很美好的構圖。仔細觀察一下,周遭的樹均是紅葉居多,想必秋天的時候一定是絕景。
(由於內部禁止攝影,因此此為網路上下載的圖片)

泡完溫泉後整個人清新了不少,但由於熱水的效用,前晚到現在累積的疲勞反而轉為睡意襲來。原以為泡完溫泉,然後去附近享受完風味美食後便要啟程回東京了。沒想到這時候匈牙利友人(用很流暢的日文)說,松島就在這附近,都來到這裡了,不去太可惜。松島是「日本三景」之一,其他兩景分別為廣島嚴島神社及京都天橋立。其實聽到日本三景之一我也有點動搖了,而且松島就在仙台市旁邊,要去松島勢必會順便去仙台吃牛舌,而我想到仙台則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伊東豐雄的仙台メディアテーク,這棟勢必在建築史上留名的現代建築作品是我到日本除了金澤美術館之外最想看的建築。

耐不住想去仙台的誘惑,我也加入了慫恿的行列,於是日本友人司機在牡蠣(松島)和牛舌(仙台)的雙重誘惑下,臨時改了行程,決定前往松島。

從藏王開車約一個半小時即到松島,位於宮城縣的松島由260個島嶼組成,島上松林迎風搖曳,與松島灣形成一幅蒼松碧浪的美景,白天與夜晚所呈現令人驚歎的各種風貌,使松島被列為日本三景之一。在松島灣內真的有非常多的小島,小島上都長滿松樹,猛然會覺得是一個超大的盆栽,盆栽是一種將自然縮納到小小的範圍內的技術的代表,也代表著日本文化對於自然的態度,我想大概可以理解他們覺得松島很美甚至把他列為日本三景的緣故。不過對我來說,與其說是坐船享受松島之美,倒不如是坐船餵海鷗來的有趣。(笑)

在松島盡享美景之後已經是下午五點了,這時候疲勞也到達頂點了。
在前往仙台市的路上真的就受不了睡著了,再一次要大感謝無怨無悔的司機一下。到了仙台市後,越接近仙台メディアテーク慢慢的就開始緊張起來了,說是緊張其實興奮居多,再也睡不著了,一到仙台メディアテーク便拿著相機跳下車去開始猛拍。了解到我把建築物當作遊樂園一樣需要到處玩耍的需求後,日本友人與匈牙利友人便坐在一樓的咖啡「區」一邊休息一邊等我,一邊也在討論等一下要去哪裡吃牛舌。(真的對吃很執著)

看看這美妙的平面,多麼均質流動的空間!!!

其他地方無所謂,但是絕對要求在這裡留影。

花了約莫半個小時上上下下跑完這棟建築後,便心滿意足地去吃這趟旅行的最後一餐。也就是仙台最有名的牛舌。仙台是不是產牛舌我也懶得去追究,但是總之說到仙台就會想到牛舌(日本人)。牛舌甚有嚼勁,加上特殊的味增調味極易下飯,缺點就是價格稍高。


飽餐之後,晚上七點從仙台出發回東京。這一趟又是將近四百公里。加上途中休息站小歇一下,約莫清晨一點才回到東京的住處,結束這趟旅程。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感覺卻是好幾天的行程壓縮在一天,前後去了好多地方,泡了兩次溫泉,吃了生魚片、牛舌,看了建築、美景,回到東京住處時覺得前一天晚上出發的事情宛若隔世,半夢半醒之間完成了這趟旅程。



※這篇文章原發表於20090526

シュリンキング・ニッポン 縮小する都市の未来戦略


這是最近買的一本書,由東京大學大學院新領域創成科學研究科的教授大野秀敏先生所撰寫。這本書是延續大野秀敏研究室所作的FIBER CITY/ TOKYO 2050計畫而產生的一本書,關於FIBER CITY的計畫已經由JA於2006年所出版,但是目前已經絕版,殘念之餘,發現這本2008年出版的書,二話不說便把它買下來了。##ReadMore##

這本書目前還沒時間看過,但是可以稍微介紹一下內容。
其實從標題上就可以看出此研究的概要,也就是針對Shrinking City所提出的策略。此研究最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所謂的Shrinking City,人類的發展歷程上,都市總是朝向不停「成長」與擴張的方向前進,一直到進入二十一世紀才總算體驗到縮小的發展過程。特別是在日本的都市,目前正面臨人口急速減少與高齡化的問題,日本的人口在2005年已經達到頂峰,且開始下降,根據統計資料的估計,到了2050年日本的人口會減至約莫現在的四分之三。而人口的減少不只是先進國家的問題,事實上世界上已經有約三分之一國家的出生率將無法維持其人口的水準。

其次是環境的問題。
因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而產生的全球氣溫上升、海面上升、水資源不足、環境汙染等問題,其直接的原因可說是由於人類的生產活動所致。而為了將2050年的氣溫上升抑制在攝氏2度以內,現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須比1990年時還要少一半以上,因此共通的課題都是所謂的「縮小」。雖然現在先進國家們已經著手開始新的技術,但為了要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光是依靠環境技術的改善是無法追趕上進度的,或許還需要從消費和生產的減少上著手。

因此要解決目前都市所面臨的縮小化問題,光是靠以往以膨脹時期為前提的計畫思想是不夠的,必須尋找新的設計規範。如果說膨脹時代是一種加法式的計畫,那麼在縮小時代中則必須從現存都市環境中實現減法式的計畫,進而以創造新的價值為目標。

以上是關於縮小都市的一些前提,而大野研究室的研究便是針對這個前提作出縮小都市的都市設計策略。聽起來很有趣不是嗎?
其實這部分的研究成果就是FIBER CITY的計畫,而在這本書裡面則除了大野自己作的研究之外,還因為2006年的展覽拋磚引玉,而加入了其他專家對於這個計畫的想法。

以下的網頁中,有刊一些在這本書中出現的圖片與照片,並有與大野先生的訪談,是英文的!!! 所以可以去看看。(當然如果想看日文也是有的)

==================================================

來到日本後,有一個感覺,就是他們對於環境的重視遠超乎我們想像。
不知道是身為「先進國」的意識所致,還是真的關心環境,但是只要瀏覽日本的電視一個小時,就可以發現各式各樣關於環境的議題,而最流行的SLOGAN就是「エコ」(ECO),幾乎所有的商品,只要有機會就會冠上ECO的字眼,從電視機開始、冷氣、冰箱、電燈到路上跑的車子,甚至整個房子,都可以ECO,你可以說他是一種流行,也可以說是商人騙錢的新手段,但是人們對於環境的意識就這樣深入到生活中了。連超市市場、大賣場的門口也會貼著今年減碳的目標是多少,而今天我拿到的東大五月季的手冊,大部分的演講也都是跟環境有關的議題,不只如此,裡面還有一篇「五月祭における環境対策」,所謂的對策包括有垃圾14種分類(驚!)、Eco企畫(考慮到環境的企畫予以認定為Eco企畫)、Eco展示等等。

在這種意識(教育)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他們以後對於世界的看法想必也會跟我們有所不同吧。



※這篇文章原發表於20090522

小田急的海報

上次說要補的小田急的廣告昨天拍到了。
分別是下列兩張,這兩張比較沒有季節性。

下面這張寫著「箱根は、あの人といきたい。」
「箱根,想跟那個人一起去。」
可見ロマンスカー系列車種不只名字很浪漫(Romance Car),連廣告訴求都非全面性的,而是營造某種氣氛,鎖定特殊族群。


接下來這張也是小田急的海報。
是小田急行駛在夜間的東京都會的感覺。
標語是「ロマンスカーで、座って帰る。」
「乘坐Romance Car回家。」
這張的訴求我就不是太清楚了,但是日文上特別寫了「座って帰る」(坐著回去)似乎是強調Romance Car全部對號入座的特點,所以可以在一天疲勞的旅程後,於夜間「坐著」回家?




※這篇文章原發表於20090520